“大清金幣”雖已試鑄成品,但總因我國藏金有限,最終未能實施流通。
中華民國成立後,天津造幣廠鑄造了兩種流通紀念幣:
“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”和“中華民國共和紀念幣”。此後,1923年,曹錕當選大總統後,
連鑄了兩種,一種正面是刻有曹錕頭像的“憲法成立紀念”金銀幣,背面是交叉飄揚的民國五色旗圖案;
另一枚正面是曹錕戎裝脫帽紀念幣,背面是海陸旗的圖案。之後,
段祺瑞、徐世昌頭像的執政紀念金幣也陸續鑄造。
1932年,民國政府還鑄造過帆船圖案的“金本位”金幣。
不過由於當時中國的經濟體系的原因,“金本位”並沒有得以實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