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:
錢塘江流域之---船遞封
古代郵遞制度尚未建立時,老百姓寄信或托帶物品只能透過私人關係、親朋好友、商人、差役、水船捎帶。唐朝詩人杜甫名言「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」,說明古代人民通信之艱難。民信局的建立提供了老百姓寄遞銀信和物品的便利性,老百姓享有了通信的自由,光緒四年(1878年)海關試辦郵政到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郵政正式開辦之後,郵政為老百姓的服務包刮投信、匯兌、保險-等事項都有不錯的口碑。
在古代旱路崎嶇難行,鐵路尚未建立時,水運商船是古代商人主要交通工具,除了運輸貨物外,同時兼有順便捎帶民間銀信和物品,是歷代以來很早期的民間郵遞。近來發現有錢塘江流域一帶約1946年到1949的江船收寄的實寄封出現,封上蓋有船名戳記,託寄的內容有信函、貨物、現款、支票和單據等服務項目,也是1935年民信局全部撤銷後,另類的民間船遞信局。同時也有發現早期光緒七年船契,由安徽深度載送物品經新安江、富春江進入錢塘江到浙江江干,這類的靠水運而產生的郵遞行為,從古至今都是歷史文化的一個範圍。
錢塘江流域示意圖
[ 此帖被黑人在2018-12-30 15:40重新編輯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