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套異型齒孔郵票-中間加打水滴型齒孔
應該是第一套吧! ????????
鯨豚郵票(95年版)
臺灣四周環海,東部海域有各式各樣的鯨豚悠游其中。近年來,賞鯨已蔚為時尚的休閒活動。為使國人進一步認識鯨豚,並呼籲民眾在賞鯨之餘兼顧保育,使臺灣擁有潔淨豐富的海洋生態,中華郵政公
司續以臺灣東部海域常見之熱帶斑海豚、長吻飛旋海豚、小虎鯨、抹香鯨為主題,發行「鯨豚郵票(95年版)」1組4枚及小全張1張,面值分別為新台幣5元2枚、10元及15元各1枚。本組郵票由柯鴻圖先生精心繪圖,卡登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彩色平凹版印製;首度在郵票及小全張之每個長邊中央打上1個水滴狀齒孔,此創新變化的齒孔設計將使國郵呈現嶄新的面貌,預定於本(95)年10月18日發行。
本組郵票圖案係以鯨、豚為主圖,背景襯以蔚藍的海洋及賞鯨海域之景觀素描。茲將郵票圖案簡介如下:
(1)熱帶斑海豚(面值5元):身體修長,有斑點(年紀越老斑點越多,幼豚幾乎沒有斑點)。吻端細長,唇及吻端呈白色,眼圈附近灰色並連至頭吻交接處,背鰭鐮刀形。分布在北緯40度與南緯40度之間的熱帶大洋區。太平洋區之離岸群活動範圍直徑為200-300海浬,常見於花蓮海域。
(2)長吻飛旋海豚(面值5元):出沒在熱帶、亞熱帶及較溫暖的水域,生性群眾,由20隻至數千隻不等。吻部突出且特別細長,眼至胸鰭有黑帶紋,體側明顯有3層顏色。性活發,善跳水,常有躍身擊浪的行為,並會以身體縱軸為主旋轉,仿彿芭蕾旋舞,故稱「飛旋海豚」,常見於宜蘭龜山島海域。
(3)小虎鯨(面值10元):體色深灰至黑色,頭圓,無突出吻,唇邊及吻端有時為白色。背鰭鐮刀形。背鰭下方暗斑較高。小虎鯨曾有數百隻成群的紀錄,不過大部分為50或50隻以下的群體,多以魚類、魷類為食,偶爾也攻擊其他鯨類。常見於台東三仙台、富岡海域。
(4)抹香鯨(面值15元):頭如盒形為主要特徵,約佔體長的40%。體色呈深灰棕至棕色,嘴側白色,上頜無齒,下頜則有18-25個具有功能的牙齒。頭部前端左側有單一氣孔,噴氣柱向前傾。無背鰭,後背有一隆突,並有一連串小突起直到尾柄末端。主要食物為魷魚、章魚,常見於石梯海域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