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則裡希望銷戳日期離票的發行日越近越好,它的理由,應該是基於珍罕的考量,
因為距離發行日越久,理論上就有越多以該枚票製成原圖卡的機會.
因此,銷戳日期離發行日較遠時,是否補製原圖卡,也應該回歸到珍罕性的考量,
而非形式上的去計算到底相隔幾年.
之前看朱志平先生的文章裡談到,美國的極限會會長,隔了50年還是利用一個橋的臨戳製了十枚早片原圖卡.
至於銷戳的珍罕,發行日因為是最早能銷戳的日期,僅有一天,並具有發行日的特殊意義,一般來說是上上選,
但也有例外,例如這次亞邀展的龍舟或打耳祭,沒有發行日的相關圖案臨戳,而發行日又與該民俗活動日期無關.
發行日之後,除了遠近,日期沒有什麼差別,原地局隨時蓋得到,因此發行日後的補製,郵友們會等待相關主題或圖案的臨戳,或挑一些特殊的日期例如50週年,世紀末日,原地郵局首日末日,就是因為珍罕性的考量.